中国粮仓里的工厂

自2014年成立以来,我们在中国东部城市高密的生产基地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工厂生产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制造的零部件达到德国供应商的水平。该工厂的成功也得益于双元制培训体系和CLAAS的企业文化。在离我们哈斯温克尔市总部超过8,000公里的地方,中国同事们在践行着我们的企业文化。

“德国设计,中国制造”

采访Bernd Kleffmann、Sebastian Pleuler和陈曦博士

查看采访

陈曦博士是一个早起的人。每周最晚七点,他就会进入中国高密市的工厂。他在大型公司食堂坐下来吃早餐,与员工们谈论他们的私个人生活,这对一些人来说有些不太习惯。毕竟,作为总经理,陈曦负责CLAAS在中国的生产工作 – 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老板在中国企业中相当少见。

陈曦用德语说道,一个同事曾对他说:“陈博士,我们过去很少见到我们的老板。但您会来生产车间,会在食堂和其他人一起吃饭。我喜欢这样的老板。” 陈曦为这一点感到自豪。因为他非常重视并希望高密的工厂的经营方式不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经营:“尽管我们在中国,但我们是一家德国公司。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有最高的期望。”他说道,“毕竟,CLAAS的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中的奔驰。”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陈曦认为在工厂中建立CLAAS文化非常重要。

“我个人的座右铭是:共同思考、自信且积极向上。”

– l刘晓川,装配工

“农场主的成功与我们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我要确保在最小的细节中也做到极致。”

–翟锡刚,装配工

“作为CLAAS大家庭的一员,我与世界各地的同事们及利益相关者合作,为实现我们的最佳价格这一共同目标做出贡献,并推动我们的业务向前发展。”

– 王海勋,采购部经理

扁平化的等级制度 – 不大容易的任务

对德国和德国公司非常熟悉,这让陈曦受益匪浅。他今年45岁,在德国完成了他的工程师学业。他在斯图加特大学获得了硕士文凭,然后在卡尔斯鲁厄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他还在德国汽车配件商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许多年。

自从一年半前加入CLAAS以来,陈曦一直在努力使高密工厂的等级制度扁平化。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中国公司的等级制度往往比诸如CLAAS这样的德国家族企业要森严得多。因此有些员工对公开阐述自己的想法仍然有些害羞。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陈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职工会议,工厂的员工可以向管理层提问 – 也可以以匿名形式进行。

这种形式在中国基本上还没有普及,但在员工中却很受欢迎。新引进的建议系统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员工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程序提交改进意见,由此带来了许多生产优化。陈曦所追求的开放式沟通和积极的认错文化也得到了好评。

每年700台机器

近年来企业文化的这些变化为该生产基地的成功做出了贡献。2014年成立时,它是一家合资企业,有一家中国公司共同出资。自2016年起,该工厂以 “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运营,由德国集团全资所有。

经历了在中国市场成立初期的挑战之后,CLAAS现在每年在高密生产700台机器 – 主要是联合收割机。这些产品以CLAAS的名义和当地品牌春雨的名义生产,主要面向中国市场。近年来,高密工厂一直在为出口到国外市场做准备。

该生产基地共有500名员工,在华中和华北有一个全面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迄今为止,CLAAS是高密市唯一的一家德国企业。这座位于山东省的城市有90万居民,以中国的标准来说相当小。它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的粮仓。开车到大都市上海需要七个半小时,坐火车则大约需要六个小时。

比一些德国供货商要好

每天早上九点,所谓的“ 生产晨会”在装配线旁的会议室举行。在该会议上,陈曦花半小时与部门和科室负责人讨论当前的问题。在这个小组会议上,各负责人向他报告进展和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情况。王淑岭也一直在场。她37岁,是高密CLAAS生产基地的质量部门负责人。

“CLAAS的企业文化的特点是相互支持和信任。”她这样说道。质量部门必须与生产部门、研发部门和客户开展特别密切的合作,以达到最佳效果。王淑岭和她的37人团队的工作一直有序且高效。

可从以下事实看出这一点:高密工厂向CLAAS集团位于帕德博恩的一个子公司CLAAS工业技术公司供货。由此生产的部件被用于世界各地的CLAAS机器。位于哈斯温克尔市的集团总部最近向生产基地负责人陈曦透露,高密工厂生产的质量比一些德国供应商还要好。

我们的同事期待着工厂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少不了跨国界的密切合作。近年来,德国和中国员工经常以串联小组的形式在高密和哈斯温克尔开展工作。此外,CLAAS还投入了大量资金,为高密的技术工人提供进一步培训。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在中国实行 “ 动态清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同事也飞到哈斯温克尔参加研讨会。

孟宪典非常感谢CLAAS集团内部的交流。这位33岁的年轻人是CLAAS工业技术中国部门的负责人,他与在帕德博恩的德国CLAAS工业技术公司的同事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孟在亚琛工业大学完成了他的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他相信德国和中国的文化能够很好地互补。他解释道,中国人通常非常高效和灵活,而德国人则高度重视精确性。

“我在高密的同事们只需要习惯德国人在交流中比我们更直接的事实。”中国人倾向于礼貌和间接地转述观点,而德国人往往不拐弯抹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知道对事不对人。”他笑着说道。

高密工厂的一天

双元制培训作为成功的理念

德国企业文化的另一项内容是高密工厂的双元制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工厂的“ 双元制教育培训经理 ”刘潜解释道,该体系在中国几乎不为人所知。这位38岁的工程师自2021年9月加入CLAAS,此前曾在宝马中国等公司工作,熟悉德国培训文化。

通常情况下,中国公司会在大学生毕业后招聘他们,然后再进行培训。但在CLAAS,培训生除了在大学学习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工厂工作。“当他们毕业时,年轻的技术人员已经了解业务,他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 刘说道,“他们非常喜欢这一点。”到目前为止,已有12名毕业生完成了该计划。如果完全按照公司自己的方式,则应该会有更多的毕业生。

“我们的联合收割机是中国制造,
但归根结底是CLAAS制造。”

陈曦博士在采访中介绍了CLAAS高密工厂的特别之处。

陈曦博士采访实录

未来的重要市场

这符合CLAAS在中国的计划:集团正在发展高密工厂的出口份额 – 为欧洲、非洲和中亚提供联合收割机。为其他工厂提供部件的业务也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有助于CLAAS充分利用采购和内部生产方面的优势。

“中国在未来仍然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市场,我们必须始终关注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框架条件。”CLAAS产品部C-F系列高级副总裁Bernd Kleffmann说道,“粮食的自给自足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因此CLAAS各生产基地的产品都能在中国找到它们的客户。来自高密的绿红色联合收割机也不例外。”

为了管理中国生产基地,陈曦在工作日住在高密的一个小房子里。周末,他就乘6个小时的火车到上海去看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星期天的晚上,他又会回到高密。

陈曦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让工厂更进一步发展。员工们也希望如此:“我们的同事总是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并期待着工厂进一步发展。”

为了推动这一发展,陈曦会在每周一最晚七点再次开始他在工厂的工作。

从农业到文学:
高密的五个事实

1.

高密是潍坊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几十年来一直以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生产地而闻名。作为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要地,高密既有农业又有工业的影子。该市所在的山东省是著名的粮仓和蔬菜种植区。

2.

高密市有87.7万名居民 – 作为比较: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有75.3万名居民 – 以中国的标准来看,这座与法兰克福人口数量相当的县城很小。看到下面这个数据就不足为奇了:山东省有超过1.01亿人,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总人数还要多。

3.

高密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0人,是德国人口密度的两倍以上。

4.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来自高密。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该城市为背景。《红高粱》也是如此,他在1986年凭借此书实现了文学上的突破。由张艺谋导演改编的电影在1987年获得了国际成功。

5.

因为莫言的小说,高密凭借其红高粱而闻名于中国。该地区种植的是小米。高粱不仅是全球的主食,而且可以作为牲畜饲料,并可以加工成生物乙醇燃料。